鲜网文学 - 经典小说 - 朱门宠妾在线阅读 - 朱门宠妾 第26节

朱门宠妾 第26节

    菱月记着这个事呢,她看梁氏脸色还好,便直言问道:“娘,刚才我听久儿提了一嘴,说是你和大伯母吵嘴了?”

    梁氏嗤笑一声,道:“汪氏竟想美事儿。拉着我问七爷纳妾的事儿,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想让你给七爷做妾。到时候你若好了,他们一家子跟着鸡犬升天。你若不好了,他们撒手不理,凭你死活呢。人长得丑,想的倒是美。我把她撅了一顿。”

    梁氏一生气,连大嫂也不叫了。

    菱月问道:“梅花雪茶那档子事儿,你没往外说吧?”

    梁氏翻了一对大白眼,道:“你当你娘傻啊?我能说这个?”

    他家闺女可是七爷姨娘人选的大热门,要是让人知道七爷压根儿没看上他家闺女,临门一脚都让人给拒了,还不知道那些人背地里要怎样嘲笑。

    梁氏疯了才跟人说这个。

    菱月抿唇一乐,道:“我就是白问一句。”

    菱月去自个儿屋子里取来一物,用一方手帕包着,托在掌心里给梁氏看:“快看看我给表姐买了什么。”

    今天上午出去的时候买的。

    刚才梁氏说走就走了,菱月都没来得及说这个。

    上回问老太太告假的时候,菱月曾经拿了表姐做借口。

    借口归借口,表姐要出阁的事可是真的。

    菱月这个要出阁的姨家表姐是梁氏一母同胞的jiejie家里的,菱月这样有心,梁氏没有不高兴的。

    梁氏好奇地凑上去把手帕打开。

    是一个雕着牡丹纹样的银镯子,样式十分精致,放手心里垫一垫,沉手,分量也足。

    别看顾府内院里连稍有体面的仆妇头上都戴着金的,其实放在外头普通人家,头上能有银的戴就已经很体面了。

    菱月这个姨妈年轻时求得了顾府的恩典,放出去嫁了外头的人,现家里经营着一家米铺,家境说得过去。

    这个银镯子送去给表姐添妆,已是十分体面的物件儿。

    梁氏欢喜地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一边又忍不住念叨:“这得费多少银子哟。”

    菱月笑道:“表姐一辈子就成这么一次亲,少不得要花费些个。”

    菱月手里头是不缺银钱使的。

    她这些年的工钱都在自个儿手里头,梁氏一文钱也不要她的。

    甄二对此倒是有些微词,是梁氏一力主张才得以如此。

    梁氏把银镯子收好了,高兴地点头道:“回头就给你姨家送去。”

    说着又想起来别的,梁氏道:“你光给你表姐买了?你自己买了没有?”

    菱月摸摸自己头上插的金钗,道:“我又不缺。”

    这个话题梁氏母女二人已经不是第一回讨论了,梁氏苦口婆心:“你怎么不缺。别人都戴金的,就你戴个鎏金的,寒碜不寒碜?又不缺那个银子。”

    菱月道:“有银子也不是那么个花法。我又不爱那些个金啊银的,干嘛浪费那个银钱?再说了,我现在就是买个金的戴上了,别人也不知道,只当我还是戴的鎏金的呢。真的也成了假的,那才真叫花冤枉钱呢。”

    这里头原有个故事。

    去年冬天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的,菱月头上插的金钗就掉下来了,啪地一声在青砖上就摔成了两截,旁人这才知道菱月头上戴的金钗原来只是个鎏金的。

    一传十,十传百的,这事儿就被不少人知道了。

    菱月笑道:“我又不能逢人就跟人家说,哎,这回我头上戴的是个真货。那不成了笑话了。”

    梁氏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她有时候真是摸不准自家姑娘的脉,梁氏都无奈了:“你还笑呢,旁人背地里不知道怎么笑话你呢,亏你还笑得出来。”

    这也就是梁氏知道自家姑娘心太宽,浑不拿这个当一回事儿,这才照直了说话。

    当初菱月非要买个鎏金的戴,梁氏就反对过,菱月不听她的,一意孤行,这不,就闹了笑话了。

    当时梁氏还寻思着这回总该买个真的戴了,谁成想她自个儿又弄了个鎏金的戴上了。

    她非但自己不买,还拦着不让梁氏给她买。

    梁氏忽然想到一茬,一拍大腿道:“别是七爷也听说你那个钗子的事儿,把你瞧低了,这才有了梅花雪茶那档子事儿的吧?”

    菱月这下子真给梁氏逗乐了。

    扶着腰,笑得都直不起来了。

    梁氏看她笑成那样,跟看个神经病似的。

    梁氏一点没觉得这有什么可笑的,她觉得自己说的很有道理,要不然自家姑娘这么好,浑身上下挑不出一点毛病来,这样一个美人儿都能狠心拒绝了不要,没理由啊?

    菱月拿帕子按着笑出的眼泪,说话的时候还带着笑音呢:“娘说的很对,只是既然这样,我就更不能换金的戴了,不然七爷再听说了,回过头来又看上我了可怎么办,您说是不是?”

    菱月来了个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梁氏给噎了个没话讲,只能干瞪眼,没咒念。

    中午的时候一家三口吃了顿团圆饭,梁氏整治了一桌好的,半只鸡,一条鱼,还有一道花生米拌水萝卜的爽口菜。

    甄二吃过饭就又回屋补觉去了。

    梁氏收拾碗筷,菱月帮着一起收拾,用抹布擦拭了桌面,母女二人捧着这些碗筷抹布往厨房里走,菱月轻声问梁氏:“娘,我瞧着我爹怎么兴致不高啊?话也没说两句,吃了饭就睡觉去了。瞧着有点闷闷不乐的。”

    说到这个梁氏就要叹气,她也轻声说话:“前一段时间门房里的张六升管事了,你爹资历比他深多了,这心里头能痛快么。”

    菱月一听这个,也不说话了。

    第22章

    同一时间,菱月的大伯母汪氏正在饭桌上抱怨呢。

    “……我招谁惹谁了,莫名其妙地就被她给呲了一顿,好像别人要占她多大便宜似的。我一个做大伯母的,还不想着能让咱们自家的孩子有个好前程么。老天爷哟,咱们府上的七爷那是什么样的人物哟!就是举人老爷家还想把家里的姑娘送进来呢,弟妹倒好了,竟然还不中意……”

    汪氏想起来梁氏说的那些话就上火。

    什么“我们家可不敢有攀龙附凤的想头,谁家有这个想头,谁家就送自家的孩子进去,别竟寻思别人家的孩子”。

    汪氏倒是想呢,要是这事她能做主,还能轮得到老二家的月娘?她自家的姑娘早给送进去了。可也得久儿这个死丫头有这样的福气啊。

    想到此处,汪氏狠狠地剜了饭桌上的久儿一眼。

    饭桌上只有菱月的祖母刘氏、汪氏,还有久儿三人。

    汪氏的丈夫甄大,还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妇,都在府上做粗使,这种时辰都是跑腿儿的跑腿儿,做小厮的做小厮,干粗活的干粗活,白天都是不着家的。

    饭桌上因只有老少三个女人,饭食也简单,就是米粥、馒头,再加上一碟子腌咸菜,管饱。

    久儿一手拿着馒头正咬着吃呢,一抬头正对上汪氏剜她那一眼,久儿咕哝一声:“关我什么事。”

    低下头埋头苦吃。

    汪氏接茬抱怨:“我还不是一心为着咱自家的孩子好。咱家月娘长得这么个好模样,又是在老太太跟前伺候的,又正赶上七爷要纳妾,那不就是那戏台上说的那什么,什么近水楼台么!咱还不抓紧着。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二弟妹可倒好,别人好心好意的,她当人家是驴肝肺……”

    饭桌上,除了汪氏在不停地抱怨,其他只余吃饭声,碗筷声。

    刘氏觉得不好一直让汪氏唱独角戏,还得自己出来打圆场:“老大家的,我知道你是为了这个家里好。这么的,既然老二家的不领情,咱以后就少管。月娘的事儿,让她爹娘cao心去。咱还乐得清闲呢。”

    这话汪氏可不爱听。

    汪氏撇撇嘴,抢白道:“娘,话可不是这么说的。你就是不为家里其他人着想,也得想想二叔吧。”

    汪氏口中的二叔,说的就是甄二了。

    汪氏道:“二叔这样的人才,当年年纪轻轻的就当上管事了,就因为娶了梁氏,得罪了人,硬生生得让人给撸下来。这么些年就窝在大门口做个小门房,也实在太委屈了些。我这个当人大嫂的都替二叔屈得慌,你这个当娘的就一点不心疼?”

    这里头原有故事。

    梁氏年轻时出落得跟一朵花似的,当年就有一个颇不成器的看上她了,这个人自己虽然不成才,他家里头在顾府却是有头有脸的,他娘正是二太太院子里的丁嬷嬷。

    丁嬷嬷是二太太小时候的教养嬷嬷,打二太太小时候就跟二太太在一处了,二太太出嫁后又跟着来了顾府,一向是很得二太太看重的。

    如此一来,连带着丁嬷嬷这个不成器的儿子也抖起来了。

    梁氏是不愿意嫁给那个人的。

    丁嬷嬷很溺爱儿子,使出百般手段想让儿子如愿。

    梁氏是死活不肯嫁,后来梁氏竟然找上甄二,问甄二愿不愿意娶她。

    甄二也是鬼迷心窍了,真就娶了梁氏。

    这一下可把丁嬷嬷一家给得罪了,到手的前程也没了。

    汪氏道:“娘你也不想想,若是咱家月娘真能嫁给七爷,她还能不管她爹?给二叔捞个管事当当还不就是吹个枕边风的事儿。到时候,月娘自个儿前程也有了,二叔也不用再受委屈,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儿?”

    当然了,二叔要好了,自然不能白看着不拉扯自家大哥和侄子们一把。

    这是皆大欢喜的事儿。

    在汪氏看来,当年若不是梁氏拖累了二叔,自家如今也不能是个这样的境况。

    梁氏非但不想着怎么弥补,还敢在这个家里高声,呸,也不知道她哪来的脸。

    刘氏八风不动地坐在那里,稳稳当当地就跟个弥勒佛似的,闻言慢悠悠地道:“哎哟,我六十岁的老婆子一个了,哪里还管得着那个哟。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们去吧。”

    汪氏撇撇嘴,六十岁的老婆子管不动了,四十岁的时候也没见她管过啊。

    当年二叔被美色迷了眼睛,这要换了别人家,当娘的为儿子前程着想也得拦着啊,她老人家倒好,当年就是这样一副腔调,说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二叔要娶,她还真就帮着张罗起来了。

    和这么不思进取的一家子混在一处,汪氏想不cao心都不成。

    到了晚间,一大家子都家来了,大家围着吃过晚饭,两个儿媳妇结伴洗锅刷碗去了,汪氏给丈夫甄大使了个眼色,夫妻二人回了自己的屋子说话。

    汪氏把白天的事情跟丈夫一说,又道:“哼,这事儿梁氏她说得也不算。回头我得找二叔说道说道这事儿,这家里头到底还是得听男人的。”

    甄大是个老实头,看汪氏这态度,劝也不敢劝,闷了一会儿,犹豫道:“二弟……当年为了娶梁氏,他前程都能不要,谁知道他什么态度。”

    “当年?”汪氏一声冷笑,“你也说了是当年了。当年二叔还没有在一个小门房里窝了二十年呢,当年二叔还没受这么多年的气呢。当年二叔不知道厉害,现在还不知道吗!要是能回到二十年前,他二叔能再选一回,他还能拼着前程不要非得娶梁氏,我对他二叔才真叫佩服呢!”

    ***

    当晚吃过晚饭,菱月便回了顾府内院。

    匆匆又是一天过去,傍晚时分七爷下了值,来给老太太问了安。

    暖阁里老太太照例只留了蔡mama一个,祖孙二人在暖阁里说了会话儿。

    待七爷这厢一走,丫鬟婆子们都进来暖阁服侍,老太太想起来什么,对红药道:“你留下来,我有个话问你。其他人都出去吧。”

    老太太说这话的时候,和蔡mama对了个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