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网文学 - 言情小说 - 宋穿之懒皇帝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4

分卷阅读54

    白净的脸庞上,留下两道小小的阴影。

这些天他一直在避战想办法“和平”拿下兴庆府,尽可能多的挽留住大宋或者西夏士兵的性命,此刻,终于因为这场大雨,下了决心。

☆、第34章第34章

“众将听令。”

“末将在。”将士们高声喊着话,神情因为官家眼里的那抹严肃而变得严肃。

“大宋中路军的所有将士们,包括负责粮草辎重的后勤兵,每个人都带够四天的口粮和雨天行军、随地扎营的各种装备。我们辰时三刻拔营起寨--去强攻兴庆府。”官家懒洋洋的语气响在议事帐篷里,透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诸位将军心头一跳,齐声回答,“遵官家令。”

辰时三刻,中路军用他们最快的速度收拾完毕,集结、出发。

全身披挂的官家跨上绝地,手执他的浑天槊,背着他的霸王弓,领着新组建起来的马槊重骑兵打头,浩浩荡荡的朝西夏都城兴庆府进发。

各条小路因为刚刚下过大雨的缘故,地面泥泞不堪且到处是积水,他干脆明目张胆的走官道。

李元昊把通往兴庆府的官道修的很好。四辆马车并行的大道类似于千里秦直道,黄土夯的特别结实。一场大雨下来,没有一点儿积水和泥泞。

憋屈了这么几天的中路军经过这一天的休整已经恢复了大半儿,他们心里想着马上要攻下西夏都城的豪情,即使带着笨重的粮草辎重行军也是精神抖擞。趁着这一阵不下雨一路飞奔疾驰,午时到来的时候他们已经走了一半儿路程。

俗话说,行军打仗,行军--打仗,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战事,行军都是非常重要,甚至比真刀实枪的打仗更重要。中对高速行军会有的的危险说得很清楚:“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

意思是说,大军急速行军的时候,十万大军能有一万按照预期到达就不错了,大军首尾不接,将军们领着先头军就是送上门给人擒拿的。至于小官家这样带着装备器械和粮草辎重一起行动的危险,当然是更大,“举军而争利,则不及;···。”

就算不是百里行军日夜兼程,五十里、三十里的“举军”“争利”也是一样的不智之举,熟读兵法的小官家当然不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一代袅雄曹cao曾经对中行军这一段儿做过注解,“善者则以利,不善者则以危。”

简单的说来,就是会争的,能争到利;不会争的,把自己投入危急之地。端看领兵之人怎么部署,怎么安排。

目前他们缴获的战马加上一路上添加的战马一共有十四万,十四万骑兵中有擅长骑兵战术的羌人八万组建的重骑兵,是他们的主力冲锋军。步兵十万,重步兵六万是他们的中坚守阵军。

剩下的轻骑兵和轻步兵也都跟着官家打了小半年,就算是最懒散的禁军,能活到现在也已经被战火彻底的训练出来。行军、宿营、日常训练,不管是哪方面都决定着战役的最终胜负,只是世人都只在意“用兵一时”的荣耀,“养兵千日”里的故事,很少有流传下来。

午时三刻,距离兴庆府还有大约二十八里路,官家眯眼瞅着天上的乌云翻滚,下令继续赶路。

“告诉将士们,一见到雨点儿就立刻就地扎营。”官家不紧不慢的吩咐传令官王颂。

午时五刻,震天的雷声响起,昨天的瓢泼大雨果然杀了一个回马枪。噼里啪啦的雨声里,大宋中军手脚麻利的安营扎寨,埋锅造饭。

这里距离兴庆府是二十五里不到的距离。

雨势来的又急又大,幸好这个季节还不需要穿厚衣服,加上西北本来就比汴梁偏热,他们的盔甲里面都还穿着轻便的夏装,即使湿了也只是贴在身上不舒服而已。

官家亲自领着人这一路明晃晃而来,李元昊那里当然收到了官家的行动消息。

可是官家赌的就是他不敢出动所有的宿卫军来围剿。生性多疑的李元昊,甚至会以为这是宋军的诱敌之际而浪费时间反复琢磨。

当然,如果李元昊真的敢带着他的三十万大军来围剿,他也不惧。

此时此刻的李元昊,确实是拿不定主意。

兴庆府原先的宿卫军三十万,这几天打下来损失了十万,但是因为有其他地方军的增援,所以还是三十万。更何况他还有着号称全民皆兵的全城男女老少,以及天时地利相助。

“国主,打吧。”一直在边城和回鹘人打仗的杨将军忍不住开口。

“打吧,国主。”

主战派纷纷上前请命;守城派比如没藏讹庞则是主张据守兴庆府,一直耗到寒冬来临。

李元昊沉默。

国主耳朵两侧的头发还是他五年前所见的乌黑,声音也是一样的精神有力,曾经被全西夏人甚至大宋的太上皇赞为英武不凡的鼻梁更是一样的高耸挺立。

可是国主的眼睛里没有了胆气。

接任被国主冤杀的野利家守着西夏的最西部边境天天和回鹘人打仗的杨将军,等了半天没有等来国主的回答,突然间明白过来,他最尊敬的国主,当年那个雄心勃勃的领着西夏人和大宋、辽国打出一个三国鼎立局面的国主,已经雄心不在,不能上战场了。

杨将军等几位主战派的心里,一瞬间都是英雄暮年、西夏将亡的悲伤;兴庆府平民聚集的南城,靠近南门--南薰门的地方,仁多保忠几个人聚在瓦舍家的砖瓦屋里,商议他们的下一步计划。

“如果国主领兵出战,我们就打。如果国主决议据守到底,然后眼睁睁的看着兴庆府被大皇帝强攻,我们就去参加禁军。”刚刚成年的瓦舍身穿白麻孝衣,声音沉痛,眉宇间属于年轻人的稚气和志气并存。

仁多保忠不同意,“泥舍将军没有把他的盔甲留给你,意思你应该明白。乖乖的呆在家里照顾你母亲等着进学。你不是一直都想学习汉家文化的吗?”

“仁多保忠说的对。瓦舍,汉人将军都讲究识字,熟读兵法史书等等,你要好好的学习才能做一名好禁军。”一位曾是泥舍将军手下的大首领沉声接口,眼见年轻的瓦舍一脸倔强,他终于把事实说出来,“国主--是不会出战的。”

瓦舍震惊之下刚要发言却被他的母亲一句话打消了所有的念头,“两国的战事自有大臣们去cao心。对于我们而言,现在最主要的是地里的庄稼。”

庄稼,对于不是大贵族的他们而言,庄稼就是生命,是刚刚失去了尊敬的父亲和恩爱的夫婿也没有时间伤悲痛哭的他们,最需要关注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