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网文学 - 言情小说 - 其华在侧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82

分卷阅读482

    ,一处很简朴的宅子大门被打开。

开门的是位女子,脸上带着层薄纱,虽然遮着,但还是隐约看到她左脸颊上的一片半个手掌大的疤痕。

再看她穿着、佩戴朴素,苏锦溪想着应该是赵普家的下人,正想想她询问她家主人。

带她来的中年男子再次先她一步开口道。

“赵夫人,这位是徐城县主,是晋王让带她来找赵大人的。”

赵夫人?!

苏锦溪愣住。

虽然她早知道赵普已娶妻,但没想到他的妻子竟是这样。

不由浮现起相貌端正,风度儒雅的赵普。

中年男子微碰了她胳膊一下,苏锦溪立即也朝她施礼。

“赵夫人,小女苏锦溪有些要事需要赵大人帮助。”如何也是赵普的嫡妻,暖阳再是她的朋友,喜欢的也是人家夫君,而且自己来找赵普的帮助,实际就是想让他向赵匡胤表明他的“情意”,娶了暖阳。

一时间,心虚的不敢看她的眼睛。

赵夫人赶忙扶住她,温柔的回道。

“县主如此真要折煞于妾身了,快里面请,爷今日沐休,刚好正在家里。”

说着就很亲切的朝屋里引苏锦溪。

抬头见那个带苏锦溪的中年男子守在门口未动,急忙也朝他招呼道。

“言路大人也到里面歇歇吧,昨日爷刚好挖出一坛去年的雪水,煮您最喜欢的茶正好相配。”

言路这个名苏锦溪听说过,那不正是婵衣的师父吗?不由随着回头,又看了一眼他。

言路也不客气,拱了下手,紧跟着往里走。

听说话的内容,他们应该还是熟识的。

不过苏锦溪此刻顾不得想这个,心思全扑到如何说动赵普听她的法子救下暖阳。虽然这样有些对不起赵夫人。

言路到院里就没有再跟着他们,估计是煮他的茶去了吧。

赵夫人则引着她去了后院。

苏锦溪边走边不自觉的打量。

整个宅子不大,总共就是里外两进,但收罗的十分干净、整齐。

除了两个修剪枝丫的,和三个来回往进忙碌的下人,再没有见过其他。

最让她眼前一亮的是院当中的那株梅树,占了原本就不大的院子大约五分之一的地,一根根枝丫上已经开始冒芽了。不由的让她想起前世羽生院中的那一株,看模样也是这么大的。

赵夫人看她看着出神,笑着说道。

“只因爷每年总有几月好咳嗽,妾身便在来这住时为他种了一株,不想几年下来竟长这么大了。县主可爱吃梅干、青梅酒之类,妾身每年都会做上不少,要是喜欢,一会儿带些回去。”

虽然苏锦溪和她之前是素未谋面,但她待她说话就像一个熟识多年的朋友一样,一点生疏都不曾有,要不是有暖阳,她的确是一个让人不自觉想靠近的人。

如果说暖阳是邻家meimei般的让人爱怜,那么她就像温煦的日光一般让人舒服。

想到暖阳,苏锦溪直接回绝了。

“哦,我不太喜欢吃酸的。”

赵夫人听了仍旧是笑呵呵的。

“那无妨,等再结了梅子,我为你做些糖渍梅煎,今年试做的少,都被他们抢着吃了。”说着,看了一眼院里的几个,一个正修剪枝丫的丫环听了,还对她调皮的挤弄了下眼睛。

苏锦溪越见这个,越觉的今日此行越有负罪感。偏过头,看到一间窗户上显露的影子像是赵普,立刻对赵夫人说道。

“那个是赵大人吗?”

“看我,怎么把你的正事给耽搁了,那个就是爷,妾身现在就带你过去。”

说着,赶忙就往那间处走。

即便这样,还是不忘回头提醒丫环刚撒了水,让她小心地滑。

第四百四十七章唯一

赵夫人越这样,苏锦溪负罪感越盛,点点头,忍不住一而再的回避她的目光。

好在已到赵普门外,轻轻扣了两下,赵夫人一推门走了进去。

“爷,徐城县主前来找你了。”

赵普正拿着本书在看,见到赵夫人身后的苏锦溪一点都不惊讶,似乎早就料到她回来。

起身,朝她拱手。

“县主大驾,有失远迎,失敬失敬。”

说着,赵夫人扶住正要回礼的苏锦溪,将她引到靠椅那坐下。

“你们先说着,妾身去煮壶茶来。”

完了,笑着退到房外,怕他们打扰,并仔细的为他们半掩住了门。

见赵夫人一出去,苏锦溪立刻又站了起来。

“赵大人,我今天来不为别的,正是为了暖阳。想必和亲的事你比我清楚。”

本想继续说他是官家上位的功臣,只要他肯开口,官家于情于理也一定会成全的。

谁料,还未说出口,当下就被赵普打断回绝了。

“县主不必说了,这个忙在下帮不了。”

苏锦溪立即就有些急了。

“为什么?暖阳对你多年来的心意,你那么聪明肯定知道,你别说你对她什么情意都没有!”

她曾想过赵普会拒绝,因为他已有嫡妻,因为暖阳身为公主是肯定不能做妾的,若娶暖阳过门,势必严重影响赵夫人的地位,但暖阳生性良善,自不会以公主之威逼他休妻、压制赵夫人,而且就赵夫人的性子,没准两人可以相处的很好。

他完全不必有什么后顾之忧。

可他还是拒绝了,还拒绝的这么“痛快”。她突然为暖阳的这么多年不值。

苏锦溪说完,赵普沉默了好久,低着头盯着桌面,似乎还有些落寞。她还是第一次见一向以智者模样示人的他,露出这种表情。

“县主说的不错,在下是早看出公主对在下的情意,并自私的为了能保存这份情意而从未点破。

都道在下治理政务有方,但谁知道在下也有‘不如意’之时。在下家境贫寒,自幼读的书并不多,初在赵府入幕官家的时候,常常因为才学浅薄受人嘲笑。

就在在下几欲想放弃仕途回乡的时候,是一个女子最纯洁的笑给了在下安慰,并支撑着在下最终走下去。

在下忘不了那个时期,更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