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网文学 - 言情小说 - 快穿之做好事不留名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70

分卷阅读170

    光彩的事情。现在却不知为何小娘子要退出了,传出去别人莫不以为是诗会的人迂腐,对着男女不一视同仁。

早先说过,大唐风气较开放,出色的女子也很多,台上的小娘子面纱遮脸,参加诗会,并不算失礼。传出去说不得还是一个文采出众的“才女”好名声。

武颜一开口,李泰就有些被动了。本来他自己退出就是因为担心会不敌这个陌生的小娘子和自己的九弟,因此一番计较之后决定博一个“让贤”的美名,再然后把九弟也拉扯出去,免得他今日大出风头。

没想到小娘子三言两语之后,台下的人就起哄说什么:“感念魏王殿下退避的好心,今日愿意一睹两位殿下的文采。”

什么叫做偷鸡不成蚀把米?

什么叫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李世民哈哈大笑:“这个小娘子有点意思。倒是像在帮雉奴说话。”

长孙皇后的记性比李世民好得多:“这是兕子从前的伴读,雉奴收藏的花笺就是她写的。”

李世民这才想起来:“哦,武家的?这是守孝结束了?咱们先看看雉奴和青雀刚才的诗作吧,对了还有兕子的也叫人誊一份过来。”

李世民没有特定对着哪一个下人吩咐,可是马上就有人去办这件事了。

“把那个武元华的也抄一份过来。”长孙皇后说到。

☆、第二十六章

最终武颜还是没有继续。

这么一来,原先入围最后一轮的三人竟是一个也没有去争夺魁首,倒是让后头的四五六名替补上来,捡了一个漏。

评审中的美须老者倒是一脸惋惜:“没想到那万里居士居然是一个年轻的小娘子!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先前和他较劲的中年文士却说:“身为女子抛头露面,成何体统。”

方才武颜替李治说话,但凡是稍微聪明一点的都听出来了。这个中年文士为了讨好魏王,觉得就算不能贬低晋王,也要踩一踩这个没甚么名气的小娘子。

美须老者摇头:“赵群,你年纪不大,怎么比我还迂腐,就那小娘子蒙着面纱又没有署自己的名字,何谈抛头露面?再说了,单单是这两首绝妙好诗,就当得起一声先生的称呼,又哪里不成体统了?”

能来做评审的都是文坛里小有名气的人,大部分的年纪都比较大了,心态也比较平和了,听闻美须老者的话,纷纷出言赞同:“郭老说的有道理。”“郭老,我看那小娘子的诗就很好!”“是啊,可惜人家不愿意出风头,不然五月的魁首非她莫属了。”“不知这万里居士还有什么好诗词!”

武颜和李治先下了台子,盖是因为待会儿魏王李泰要给第三论的魁首颁奖,且不能和他们一起离去。

出风头的事情,李泰怎么会让给别人?

趁着从台子上走回位子的时间,武颜终于能够和李治说上几句话了,她神色不动,微微掀动嘴皮子:“陛下和皇后那边怎么样了?”

可憋死了武颜,从早早起就一直只能听李治说话自己不能回答,让好好一个话痨差点没憋出一身汗。

李治也小声回答:“他们叫人誊抄了你的诗作。”

“有用处吗?”

“诗作不是重点,重点是让长孙皇后觉得你刚才挺护着我的。”李治慢慢吞吞地分析。

武颜一听就明白了,这几年长孙皇后的身体状况,李治是再清楚不过来,李治知道的事儿就等于是武颜也知道。将心比心,目前身体状况不佳的长孙氏最担心的就是剩下的小儿子和两个小女儿的婚事。这其中又以对李治的担心为最,李治从小是乖巧性子,不爱争抢,大唐的公主身为天家之女,不出意外都是一生荣华的,唯有皇子要去属地,尽管因为魏王和晋王是皇后所出迟迟没有出京,但是近来朝堂上的风声越发的紧张了,也许这桩旧事很快又会被翻出来。

长孙皇后想要给李治找的媳妇,从来就是很明确范围的,家世过得去就可以,但是人必须要是一个立得起来的。看李承乾的太子妃苏氏,就是端庄的性子,适合做太子妃;李泰的魏王妃阎氏和李泰情趣相投,如今也算是琴瑟和睦;唯有一个李治性子太软和了,要找一个能持家的。

说一千道一万,长孙皇后能这么想,最主要的还是李治长年累月对着长孙皇后的点滴暗示。

如今武颜在长孙皇后那里印象挺好,在李世民面前也挂上了号,唯独缺最后一把火烧一烧,让皇帝夫妇拍板定下武颜为李治的王妃——难,或者不难,都是上位者的一句话而已。

“观音婢是觉得这个武家的小娘子不错?”李世民不是第一次听见长孙皇后夸赞武颜了,倒是有一些好奇。

长孙是微笑:“不知怎么地,就觉得和她很投缘,虽是没有召见过几次,可是兕子很喜欢她,总是念叨。”

“那就指到兕子身边做一个女官也便是了。”武家既不是权贵也不是清贵,又从国公降到了郡公,身份是一日不如一日。

“陛下又说笑了,兕子身边的女官都是你我精挑细选的,武元华贸然进去算什么话?”

“那召回来做伴读吧?”鸡毛蒜皮的小事,李世民向来懒得花费心神。

“崔家该如何作想?”长孙皇后不赞同。

李世民苦笑:“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就是一个小娘子么?兕子喜欢,放在哪里不是放。”

长孙氏摇头:“不只是兕子喜欢,听说雉奴这几年都还临摹着汉隶……”

李世民一愣,继而失笑:“这小子,才几岁!”因为李二坚信整个太极宫被自己和长孙氏把持得严实,那武元华是绝对没有机会找法子接近雉奴的。那么雉奴一门心思练隶书,也应该是他自己心思重,一直记在心里头。

想到这里,李二陛下可不得失笑:早年雉奴还在换牙!现在说居粗俗的,恐怕是还没长齐了家伙事儿。这就开始对一个小娘子念念不忘了!真是多情种子。

“足足十一岁了,青雀在他这个年纪都已经定下婚事了。”长孙皇后点点桌子上的诗。

这两份正是李治和武元华的,写的都是行楷,骤然看去,两人的笔迹竟然是有七八分相似!

“我还是那句话,武家的出身低了点。太原王氏近来倒是挺乖觉的,可以看一看嫡出里有没有适龄的小娘子。”李世民盘算的很好,雉奴的封地在山西,领职并州大都督,找一个在当地根基深厚的妻族,才能在出阁(就藩)之后稳住当地世家。

…………………………

这一番话,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