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5
…”拴子跟大柱道,“你掐我一下,看看我是不是在做梦。”大柱也犹疑在梦中,听拴子这么一说,毫不客气地用力掐了拴子一下。“咝……”拴子痛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可他非但不生气,反而咧开嘴笑了起来,“哈哈,痛的,不是梦,真不是梦。”此时正是家家户户做晚饭的时候,大家都在家里。经过钱有剩的儿子一路喊过来,听到的人都纷纷从宅子里出来。于是就看到一群汉子在村口傻愣愣地站着。钱多多见状,心里的得意立刻压过对两个儿子的关心和担忧,朝汉子们笑了起来:“怎么了?是不是认不得家了?”钱有余上前几步:“爹,这、这……”他指了指宅子,“怎么才两个月,宅子都建好了?而且当时不是说……”他没说下去。但庄子上所有人都知道他想说的是什么。当初赵如熙说可以赊欠木头给他们建房子时,村里形成了两派。一派欣喜不已,立刻开始做泥砖、打石头;另一派人却担心还不起债,到时候要被卖出去,因此宁愿住在低矮的屋子里,也不愿意赊欠。就比如李婆家,她家没壮劳力,能干活的只有她儿媳妇和十二岁的孙子,养活自己都困难,没有还债能力,因此并不打算建新屋。那时候钱多多把事情跟周管家说了,周管家问了姑娘,姑娘说愿意赊欠的就赊欠,不愿意的不用勉强。只是建宅子的要按她的规划来做。于是庄子上有一半人打算建房子,其他人都不想改变现状。可现在旧屋子全都没有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泥瓦房。“哈哈,看到没?这是咱们家宅子。”钱多多指着最前面一排的宅子笑道,“咱们是最先建的。后面几排的等咱们建完就跟上。结果那些犹豫的看到建的宅子好,立刻改变了主意。”“等大部分人都住进了新宅子,最不愿意的那些也动摇了。周管家又跟大家说姑娘会让大家多多赚钱,不催还债,于是全庄子的人都建了新宅子。”“真是太好了。”钱有剩望着宅子,感慨道,“姑娘真是个大好人啊。”“对了。”钱多多作为庄头,最关心的就是这些人的安危。他问道:“你们全都平安回来了吗?路上没出什么事吧?”“都平安回来了。路上虽有波折,但没有大碍。”钱有余道。父子俩说话的功夫,其他人都跟自己的亲人见了面,大家都在解释宅子的事。钱多多听得大家都平安,一颗心落回了肚子里。此时见老婆子和儿媳妇们都出来了,赶紧招呼两个儿子道:“走,赶紧进屋。我叫你们娘多做几个菜,咱们庆贺庆贺。”钱有余和钱有剩进了自家新宅,就见前面的院子被夯得结结实实、平平整整的。从院子看,宅子更加高大,两开的门也显得十分气派。从门进去,中间是厅堂,两边各有两间厢房,都十分宽敞明亮、干燥舒服。钱多多指着另两座宅子道:“那两座是你们的,一人一座。”钱有余和钱有剩惊呼:“我们也有?”因为原来的竹篱屋子太矮太小,他们又成亲了,所以就各自在外面建了一间竹篱屋子,算是跟父母分开了。现在这样的大宅子,房间多,他们还以为会跟父母共用这一座宅子。实在没想到他们单独还能拥有一座。“你们走的时候不是跟我说,姑娘许诺给你们每月十两银子的月例吗?建这宅子抛费不大,地基用的石头是你们先前在山上打的,泥砖也是自己做的。唯一花钱的就是房子要用的木头和建房时给人管的饭了。”“我想着,姑娘仁义,她既许诺了这么多银子,必然会给你们。咱们有那么多银子,多建两座宅子再好不过。以后你们孩子多了,也能住得下。”兄弟俩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放下行李就跑出去看自己的宅子。好一会儿他们才回来,问道:“爹,您怎么会建这样的宅子的?”跟他们常见的宅子完全不一样。“我当时打算一共建七间房,正房三间,东西厢各两间。你们兄弟两家跟我们一起共用一个院子。结果姑娘知道后,就跟我讲了这种宅子的做法。这种宅子相比起我原先打算建的,用料少,房间多,屋子高大,冬暖夏凉,最划算不过了。”第379章设了学堂这种宅子的式样在古代十分常见,不过古代都是用木头建造的。在现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南方很多农村都建这样的房子,只是当时国家已不许乱砍乱伐,于是大家就用泥砖替代了木头。泥砖就是用挖鱼塘多出来的泥土加干稻草放在模子里压实晒干做成的,只需费些力气,并不需要成本。赵如熙前世在南方农村见过,把这屋子的式样跟钱多多说了一下,征得他们的同意,便请了北宁县建宅子的人来,与他们沟通。县里建宅子的人看了这式样大喜,不光承诺教庄仆们建房不收费,还付了一定的银钱给赵如熙,算是把这种房屋的式样给买了下来。于是这样的屋子就出现在了庄子上。庄里原先不打算建房的人之所以改变主意,除了看别人住新房子眼热外,更多的还是因为这种宅子建起来费用极少,却高大舒适,牢固耐用,住个百来年都没问题。现在不建,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了。“爹,您回来了?”钱不少(上一章打错了名字,修正)八岁的小儿子忽然跟个小炮弹地冲进来,直接扎进了钱不少的怀里。钱不少跟儿子亲近了一会儿,看到他身上的书袋,讶然问道:“你这是去哪儿了?”“我去上学。”钱宝来自豪地挺起了小胸脯,“爹,我认字可快了。”钱多多在一旁道:“在开建宅子之前,村里就建了学堂,就在大榕树那边。姑娘说那地儿平坦,弄一块空地,好方便孩子们活动。现如今庄子里不光男娃,女娃也能去上学哩。只要愿意送,不管多大岁数都能去,不小于六岁就成。”“谁做先生?”钱不缺问道。“曹树那小子。”曹树就是当初赵如熙挑人时犹豫着不想报名,后来愣是被他媳妇儿催着上前的那一位。他父亲早丧,母家也在他成亲不久后就去世了。家里只有他小夫妻俩。那天他之所以犹豫着不想报名,就是因为担心身怀六甲的妻子独自在家,怕出了什么事没人知晓。后来妻子为此生气,邻居婶子也表示晚上会去陪着他媳妇儿,他才报了名。结果在筛选时被赵如熙留下了。赵如熙早就有在庄子上设学堂的打算。庄仆因为生活困苦,看不见前路,平时又生活在几乎封闭的庄子里,少跟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