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网文学 - 言情小说 - 姜琬的古代科举青云之路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3

分卷阅读63

    到了乡试这天。

暮春的天气很怡人,很早,他和顾玠换了新衣裳,由家仆陪着,坐着轿子去了金陵的贡院。

他们到的时候,天才蒙蒙亮,许多外地过来赶考的穷酸秀才们,住不起客栈的,都在贡院外面的石阶上打地铺,鼾声此起彼伏,同时,也时不时传出不太好闻的味道,惹的生性洁癖的贵家公子嫌弃地掩住口鼻,飞快挤到前面去了。

“顾兄、姜兄,我和秦兄静候佳音。”送到地方,郑景拍拍二人的肩头,说几句吉利的话,就离开了。

姜琬点点头,正要入场,忽然被维持考场秩序的童仆们给拦住了:“考官尚未入场,你等稍候。”

“哦。”他们赶快闪到一旁,就见远处灯光挑起,两顶小轿徐徐而来。

姜琬想,那里面坐着的,大约就是考官了。

他知道,在南朝,乡试由中央直接派大员主持,按照惯例是两人,一个正主考,一个副主考,这二人的人选,必须是经由翰林院出身的科甲人员,熟谙八股文章诗赋策论之类的,才有资格被钦派。

而一旦他们被点了考官,从出京到地方,所到之处,轿子、驿站、寓所门前都要张贴“回避”二字,不能随便见客,到了地方,连地方官员都不能见,也不允许书信往来,以防暗通关节,勾连做出舞弊的事情来。

除了正、副主考官以外,还要选出地方的进士举人出身的府、州、县官,叫做同考官,亦称“房官”,入闱之后,他们一起进入考场,不过是住在“内帘”,大约是贡院后面的专门的地方,是专管试题和阅卷的,他们不能接触主考官,亦不能同不相干的人交流,一步一步都设定防止作弊,可谓非常严密了。

这么看来,古代的科举考试在公正方面,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进场啦——”又等了大约半个时辰不到,天光渐亮之际,应试的秀才、监生们,才被允许进场。

入场的程序和之前的科考是一样的,取号、搜身,入号,井井有序,不忙不乱。

姜琬进去后,瞧着手中的号,默默祈祷,希望这次也是个好位置,离那恭桶的地方远点,再远点……

好,很好。

找到自己的位子时,姜琬差一点儿跪下来感谢天地,这次,他依然是前头很好的位子,望着距离,就算夜里,也应该不会被便溺味儿熏的睡不着觉。

姜琬精神抖擞地坐下去,再检查一遍考篮,把要用的东西搁在最外面,然后闭目养神。

流程上,乡试一共考三场,三天两夜,考生需在号舍里过两个晚上,和之前的县试一样,他经历过的。

在这三场考试中,头场考八股文,第二场考策论,最后诗赋、经义,大框架是死死板板的,多少年不变。

清一代考科举屡次不中的吴敬梓在中借王冕之口控诉科举:“这个法却定得不好,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

不过姜琬倒觉得这个法子,对于他这个穿越过去不久的人来说,挺好的,只要死死记住科举文章、诗赋的框架,然后拿东西往里面塞就行了,若要是真的灵活起来,他自认为古代土著的智慧和见识,分分钟可能秒杀了他。

这和他上辈子对古人的看法有些不一样。

第54章乡试(下)

头场照例是八股文打头阵的,四书五经文,严格遵循“代圣人立言”,这一意旨,文中的思想、语言和思维逻辑方式,都必须假托代拟孔孟的思想和文风,不能越儒家思想的雷池半步,一旦违于此,就是离经叛道,“文理荒谬”的废料了。

比如宋代的柳永,一不小心在科举的时候弄了些风月词汇,结果一辈子就“奉旨填词”去了。是幸还是不幸姑且不论,只是在科举这条路上,他是没门儿了。

头一场最不好写,也最重要,如果头场文章就被刷掉了,那么第二场、第三场的试卷就不用看了。不过也不是说第二、三场就不重要,就算头场文章写的远远把别人甩在后面,但是接下来的两场出了问题,同样可能会落榜。

姜琬记得有次在北京博物馆展出的清朝末年的乡试墨卷,原件均镌刻付印,其中有落榜考生的卷子,文后有阅卷考官的评语:此卷拟取前列,故首三艺均已付刻,因二、三场太草率,故抑之。

大概意思就是第一场考的好,但是第二、三场没有写好,所以不录取他了。

听起来很残酷的。

稍稍想了一会儿这些,姜琬给了自己点儿压力,饱沾笔墨,开始在草稿纸上构思起来。

……

次日上午,姜琬终于磨出一篇“代圣人立言”的八股文章来,他在心中默读数遍,自己觉得差强人意后,才认真地誊写到试卷上。

一气写完,姜琬大大地松懈下来,这次,如果不出意外,他还是有那么考中的七、八成把握的。

考完之后,这天,照例还是宿在号舍之内的,因为参加乡试的都是已经有功名的秀才,所以比起县试来,考官和考场的服务都更客气一些,在饮食和茶点的供应上,各种的服务上,够大方也够精细,总之,对姜琬来说,这次,比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舒畅很多。

当然,这个的前提是他比较顺利地考完了第一场,如果开场的文章没做出来,此刻,他恐怕要如坐针毡,状如疯癫了。

号舍中,他已经看见几名这场文章没做出来的秀才,交完试卷,把头埋到被子里,哭的肩膀抖个不停,非常之痛心和绝望,他看了都觉得心酸不已。

……

但凡第一场考下来的,第二、三场折戟的不多,姜琬也一样,所以接下来的两天,每天一场,他都应付的游刃有余,不算很费力地就考完了。

从考场出来的一刻,他昂首阔步——本菇凉,啊,呸,老子这次又是一条好汉啊,为自己鼓掌!

“你说,阅卷的考官不会作弊吧?”后面有人三三两两地小声嘀咕,落入姜琬的耳中,分散了他的注意力。

“不是有誊录人员吗?不会不会。”另外一名考生随后道。

不会,怎么会,姜琬也跟着在心里道。

科举考试中,考生的卷子用墨笔书写,通常叫做墨卷,朝廷为了防止阅卷人员以笔迹判断熟人的卷子而勾连作弊,所以收上去试卷后,特地用朱笔照着誊录一遍再拿给阅卷的官员,所以他们看到的都是同一种字体的,通常叫做朱卷的那种,这么说来,靠辨认字体打通作弊关节的可能性,没有,绝对没有。

“姜兄,怎么样?怎么样?”才走出贡院的大门,迎面就被郑景和秦真抱了个满怀。

“还行。”姜琬道:“回去细说。”

四下眺望半天,没看到顾玠,他问:“顾表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