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网文学 - 言情小说 - 七十年代小田园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44

分卷阅读144

    味。

心说,自己可真够作的,困难时期竟然受不了羊膻味?看大家都吃得有滋有味的,着实羡慕得慌。

对于羊rou,也就羊rou串能吃得下去。

可要想吃羊rou串?

恐怕还得再等等吧。

春节过后,连队里决定成立一支“副业”小组。

副业小组主要负责去海子买鱼,做木工活,外加淘换东西。而这时候,田根宝的“副业”已经搞起来了。

春节期间,十九连有一对结婚的小青年找到了田根宝,请他帮着拍照。这一回,田根宝给拍了两卷,第二天就加洗出来了。

这对小青年痛痛快快地付了“材料费”。

拿到照片后,更是高兴得很。

田师傅的技术太好了,这拍得比照相馆里的还要自然。于是,把放大的照片挂在家里,见人来了就给炫耀一番。

这种口碑,就是最好的宣传。

随后,十九连那边又有人来请。田根宝干脆趁着星期天,骑着自行车带着三脚架和相机,在连队里扎了个摊子。

一天下来,来照相的人还真不少。

他按照编号,给照相的人开了一份取相片的号码单,累计下来一共拍了两卷。

这一下,买来的十盒胶卷基本上用完了。

他大致核算了一下,一次攒够两卷再冲洗最合算。于是,又往家里汇了一笔钱,让弟弟帮着再购买一批胶卷、相纸和冲洗药水。

趁着星期天,把“暗房”也给挪到小棚子里去了。

还请电工给拉了一根电线过去。这么一来,就解决了用电问题。棚子里虽然很冷,可生上炉子之后,还能凑合。

他想,到了三月末,天气稍微暖和一点,就把棚子给改造一下。

那时通风条件好了,就没什么不良影响了。

*

三月一号开学前,邓萧那边终于收到了一封来信。

这是编辑部发来的,通知小包侦探“来稿已通过编辑部的评审,预计在五月份刊登,请注意查收稿费云云。”

而这时候,二月份的已经来到了,上面刊登了小包侦探的。他把这本期刊送给了元元,让她留作纪念。

这时候,黎元元的心态已经调整好了。

她比较关心的是稿费。

看到那篇挣了九毛五分钱,高兴得直咧着嘴。

这行情看涨啊。

当然,这篇的字数也比上一篇多一点。

以后,得多写一点。

作者有话要说:  小天使们,感谢灌溉营养液~~么么哒~

------特别感谢(排名不分先后):

读者“小肥啾”,灌溉营养液

读者“安ran”,灌溉营养液

读者“清疏花影斜”,灌溉营养液

读者“幻幻”,灌溉营养液

读者“长月”,灌溉营养液

---O(∩_∩)O哈哈哈~,抱抱-----

第84章学才艺

*

寒假开学了。

学生们又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南部边疆也开始走出漫长的冬季,迎接春天的到来。虽然,这里的春天来得总是来得那么晚,可与凛冽的冬日相比,还是多了一丝暖意。

春回大地,冻土还未完全融化,田野里一片苍茫。

沙枣林带里依然是灰蒙蒙的一片,柳树林子里也看不到绿意,可春天的脚步还是近了。一切都处于萌发状态,就等着破壳绽放的那一天。

一开学,黎元元就注意到学校里也发生了变化。

每天早晨,校园里开始举行升国旗仪式,各班级列队集合,站在指定位置,参加升旗,行注目礼。而课间时分,除了做广播体cao之外,还开始做眼保健cao。

学校里的老师又增加了,还开设了小学英语课程。

从这学期开始,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了。而教英语的老师有的是才调来的,不但担起了初中英语,还负责教授小学英语。

开学没几天,田伟民回到家里,就兴奋地说道:“我们班上教英语的老师姓夏,是刚从连队里抽调上来的知青,个子好高,头发还卷卷的,就像邓萧哥哥那样是个小卷毛……”

黎元元听了直咧嘴。

学生们起外号的水平是很高的,估计要不了多久,这位夏老师就会有外号了。伟军和伟波一脸羡慕地看着哥哥,恨不得也立马升到三年级去了。

而学校里,也在努力创造着学英语的环境。

每天早读时,学校广播里会先领读一遍,而学生们坐在教室里,跟着朗读。

这种兴趣的培养,令学校上下学英语的气氛十分浓厚。就连辅导员张老师也开始温习起来,她也是号召学英语最积极的一个,每天早晨都会在广播里吆喝几遍。

在这种氛围下,黎元元感觉就像回到了后世。

在几个老师的领读中,她惊讶地发现有一位男老师的发音十分标准。如果她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受过非常专业的英语训练才有的水平。

而邓萧哥哥也证实了这一点,还特别自豪地补充道:“教我们英语的夏老师,听说是从沪上外国语学院毕业的……”

黎元元听了,也不得不感叹。

团场里还真是人才济济啊,什么样的人都有。像夏老师这样的,十有八.九是受家庭成分影响,才参加支边的吧?

这和邓萧爸爸mama的情况,有点类似。可这种英语人才,毕竟埋没了那么多年,直到现在才被挖掘出来,说不惋惜那是假的。

*

教育界,恐怕是感知政策变化最敏锐的领域之一。

这个春天,学校里的老师们就像从冬眠中被唤醒了,各种人才都涌现出来。

一时间,除了以往的兴趣班,光才艺班就增加了七八个,有教唱歌的,有吹口琴的,有拉手风琴的,有教小提琴的,有拉二胡的,还有打腰鼓的。

黎元元看同学们纷纷报名参加测试,也不禁动了心。

她想,干脆去报个名吧?

对小提琴,她一向情有独钟。

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摆在眼前,那就去试一试吧?以前只顾埋首于学习而忽略了才艺,心里多少有点遗憾,现在弥补的机会来了,千万不能错过哦。

于是,黎元元也报了名,并通过了测试。

教小提琴的,是教音乐的李老师,听口音也是沪上知青。她家里珍藏着一把古旧的小提琴,只有讲课时,才从琴盒里拿出来,夹在脖子上拉一小段,让学员们听得如痴如醉,兴趣大增。

当然,现在除了口琴和手风琴之外,其他乐器都是匮乏的。可即便如此,小提琴班的学员们,站在练习室里,一二个脖子里都夹着一本书,空着手摆着拉琴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