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
书迷正在阅读:江山易改、神故、射雕yin女传(黄蓉篇)(1-12)、校园浪荡史(1-98)、沦为男主玩物的绿茶女配H、欲盖弥彰、妻欲:欲望迷城(第五卷119章全)、穿成猫的我要和一只狗谈恋爱、行尸走rou之猎艳无限(更新至132章)、这货中看又中‘用’
在灯下想着,把手上的帖子全都推到了废纸篓里,不再多看一眼。春闱可比秋闱严酷多了。许谨修知道他将要三天都要被封闭在某一个小屋子里,准备了很多东西。听说每年的会试很多的举子都是坚持不到三天的,委实太过于艰苦的环境。可是,这个环境再怎么艰苦,比得上凉州吗?许谨修在凉州的那一年,他们睡得就是地下。老兵说这里是经年的战场,每一寸的土地都有可能埋葬着无数人的生命,有蛮人的,也有他们弟兄的。不过,老兵说,不需要怕这些,因为他们和无数英魂睡在一处。许谨修总不至于怕这些。许谨修最后顺利地参加了殿试。可能是想清楚了自己的路,许谨修的文章是本次举子中最为犀利刺骨的。他的语气还是恭谨地,但是内容却是锥心的很。让他的文章给许多考官留下的印象异常深刻。而这样激进的文章,从来都不可能拿到高分。他连探花都没有的到,是以最后一名参加的殿试。许谨修毫不客气地说就是得罪了全城的举子。所以,很多人都在看他的笑话。等着他名落孙山,不过不巧的是,许谨修这一回不是名落孙山,而是他就是那个孙山。虽然并没有给了那些人奚落他的理由,但是却也没有办法拦住那些人硬要奚落他。但是,同时,他也收到了来自那些同样已经得以参加殿试的举子的帖子。许谨修一视同仁,把这些帖子一并送进了废纸篓。于是,奚落他的人又增加了一波。不过,这些都无所谓了。许谨修从那个时候就想,这些都无所谓了,他已经无所畏惧了。许谨修之后的官运一直亨通。他的观点被皇帝赏识,事实上,他这样纯臣想要不被皇帝重视也很难,只要他稍微有一点才华。纯臣就意味着忠于皇帝,而对于皇帝而言,能拥有一个不结党营私的大臣简直是难能可贵。许谨修当了三年的翰林院编修,之后迎接他的就是——太傅。虽然同为太傅的有很多人,但是许谨修毫无疑问是最年轻的那一个。许谨修那个时候已经是皇帝近臣了。那个时候的皇帝还不算是老迈,甚至身体康健,但是就算是皇帝也有他的难处。他只有两个嫡子。而且这两个嫡子相差的岁数都不大。年长的那一个,身体虚弱,小的时候甚至是不得不出家,为他找了一个小僧人连命。而就算如此,皇帝也做好了那个儿子可能夭折的心理准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个嫡子诞生了。第二个嫡子行九,九皇子的聪慧让许谨修很吃惊。这位九皇子并不是在皇宫中长大,而是被皇帝送到了大臣家中养大。而陪伴这位皇子作为书童的大臣家中子弟更是让许谨修赞叹不已。那个孩子叫做颜寒生。颜寒生堪称奇才。许谨修自认为他算是一等一的天才,但是颜寒生并不逊色于他。但是许谨修看着颜寒生,却觉得他可能并不会像是所有人期望的那样,成为栋梁之材。这只是一种直觉。一种文士的直觉。大可不必当真。但是许谨修却忍不住怜惜颜寒生。那个孩子的眼睛太像何秋白了。真的太像了。☆、君颜寒生的相貌很好,他自小和九皇子长大。他们之间的默契很深。颜寒生是典型的儒生,虽然是在许谨修的教导之下,但是思想却和朝堂的相公们很像,他不希望开战,也不是太乐意增加军费。颜寒生曾经和九皇子讨论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可能性。他认为,当众任务依旧是休养生息,等到国家足够强大,那些关外的蛮人自然就不敢来犯。他说着这话的时候是信誓旦旦的。许谨修也就知道,颜寒生不愧是世代簪缨大族子弟。要知道,他说这一番话的时候不过是九岁。颜寒生的思想就是当今大儒的思想。许谨修很清楚,这是颜寒生的家教带来的。光是这一份纵观大局的能力,就让许谨修知道颜寒生的才华。但是令他侧目的是九皇子的观点。九皇子和颜寒生一同长大,但是天性的不同使他采用了不同的观点。九皇子和许谨修是一路的。坚持增加军费,并且比许谨修更为激进,他希望增加军费的同时,也要开始屯兵了。九皇子的理由很简单,国富了还不行,还必须拳头也要硬。作为皇族,他受够了之前的公主一个个和亲的屈辱。他不仅仅是想要保护国家,他还想要把这屈辱一一洗刷,把那些蛮人打得头破血流,赶出草原,让边境永远安宁。那个时候,九皇子也才十岁。但是,许谨修知道,就凭这一份意念,他将是未来大战的转机。他整整当了六年的帝师。前三年教导的一直都是颜寒生和九皇子,但是后三年,病愈的嫡长子加了进来,这皇子行四。四皇子的天赋比起九皇子差一点,在军事韬略上,四皇子远远不如九皇子,但是安国均衡之术,四皇子则略胜一筹。整个朝堂崇尚文风,自然是四皇子更加得人心。可是许谨修虽然从来不说,不表态,但他确实是更喜欢九皇子。和他一样的,则是朝中的武将。他们已经被忽视了很久了,有一个重武功的九皇子自然是更加欢喜。但是武将的支持在朝野的声音并没有用。很多的时候,武将都是不发话的。只有战争,才能让武将发话。许谨修一直都没有放弃对于凉州的监控,他当然也知道,凉州的大战不久了。当年他离开凉州的时候,守兵就曾经说过,如果他再不离开凉州,他可能就离不开了。而事实是,这几年,凉州的征兵已经越来越频繁了,甚至整个凉州已经没有青壮男子在田地里耕种了,全都在军营。因为关外的铁蹄已经逼近到他们的家门口了,所以他们不得不拿起刀枪,准备把敌人赶出关外。许谨修一直支持往边境增兵并且增加军费。但是这显然是不符合朝堂的风向的。坐在朝堂的这些大臣都没有往边境走过一趟,自然不相信边境的艰难。他们只想看到盛世太平,可是却不知道,太平是要靠刀剑守护的!没有守护的军队,谈什么太平!许谨修知道,做为天子近臣并且已经是太傅的他如果想要更进一步是很容易的。但是他忘不了凉州。当年凉州的心酸悲哀历历可数,他怎么能够忘记?而现在边疆的形式严峻,他一力支持增加军费。几乎就是站在了文官集团的对面。没有想要听许谨修一直喊着边关紧急,他们从来都没有听到犯边的消息,那么边关就是太平的。他的建议得到了武官的支持,但是没有用,最后增加的军费杯水车薪